新闻中心

开展“非遗凝聚民族智慧,人才引领乡村振兴”社会调研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薪火相传,代代传递的文化瑰宝,承载着民族的智慧,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。为进一步探究泰宁县历史,更好的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传承非遗文化。

近日,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赴三明市泰宁县助力乡镇产业振兴实践队来到泰宁县,开展“非遗凝聚民族智慧,人才引领乡村振兴”社会调研,增强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识,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,体现当代青年学子的担当与使命。

image.png

采访梅林戏传承人焦俊强老师 陈清珍 摄

梅林戏,发源于清代乾隆年间,是徽剧与当地民间小调、道教音乐和客家文化糅合而成的地方剧种,俗称土戏、土京戏,是中原文化与闽越古文化结合的艺术标本。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。

image.png

采访大龙擂茶传承人李华老师 危沁仪 摄

大龙擂茶,被誉为“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”之一。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据传擂茶起源于中原,人们将青草药研磨成“药饮”,是客家先民在迁徙、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饮食习惯,同时也是古代饮茶习俗的延续。

image.png

采访上青豆腐宴负责人邓裕平老师 邓鑫如 摄

上青游浆豆腐以色白如玉、细嫩鲜美的口感著称,有上千年的制作和传承历史,是泰宁特色美食,有“游浆豆腐酵百年,一口咬下味百年”的美誉。

image.png

采访鱼子灯传承人涂声福老师 胡嘉琦 摄

在社会调研期间,实践队员先后调研了梅林戏、上青游浆豆腐、大龙擂茶及鱼子灯等11项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此过程中,实践队员切身感悟到各位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,他们传承的文化是历史长河都无法抹去的痕迹,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延续。非物质文化的根脉,源远流长,在新时代薪火相传下,只有做好非遗传承工作,才能让新时代青年们见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与魅力。

友情链接